体寒之人的过冬“良方”
做好头颈、腰腹、膝腿等部位保暖;按时入睡不熬夜;勤晒太阳多运动;艾灸泡脚提升阳气
天冷多穿衣,艾灸学习网讯:护住重点部位。
熬夜伤阳气,易致体寒。
冬晒暖阳,胜喝参汤。
艾灸通经活络驱寒
立冬已至,下周三将迎来小雪节气。逐渐变冷的天气,有些人会开始出现面色无华、比别人更怕冷、手脚冰凉、遇冷腹泻等问题,即使衣服越穿越厚,身体却总是暖和不起来。这很可能是体寒的表现。那么,什么是体寒,哪些原因会造成体寒,应该如何正确应对?本期“养生”采访权威老中医,详解体寒之人的过冬“良方”。
□本报记者 许文龙/文 cfp/图
寒来百病生
“百病从寒起!”泉州市医药研究所所长、中医主任医师洪如龙分析,中医六淫中的邪气——寒,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虽然寒邪不只在冬天才有,但却是冬天的主邪。中医认为,人的机体由“气”构成,这团气“动则生热,静则生寒”。身体有寒实际上是气机偏于静止,活力不足的表现。
“寒”可分为内寒和外寒。“阳虚则寒”是内寒,属于虚寒证,是指身体阳气不足,温化功能减弱,寒从内生,人体气血津液的运行需要依靠阳气的温煦和推动,方能畅通无阻;如果因为虚寒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全身的健康都会受到影响。例如,增生、肿瘤、囊肿、肥胖的发生都与虚寒有关,女性的痛经、月经不调、经前期综合征、产后抑郁,以及不孕不育等也可能是虚寒引起的。
“阴盛则寒”是外寒,属于实寒证,是指外界寒气侵犯到机体,使气机运行受阻,导致体内阴寒。这种情况一般会有两种发展趋势:实寒久了会损伤阳气,从而导致虚寒,体质虚弱者会向寒的方向发展下去;体质壮实者,正气会和外寒争斗,气的运行加速,会表现出热象来,就是中医常说的寒邪“郁而化热”。
洪如龙介绍,由于寒有抑制、多静等特点,因此,体寒的人常会怕冷,手足冰凉;脾胃有寒,便不敢吃偏凉的食物,经常腹痛腹泻;肾有寒,除了腹泻以外还会小便清长;肝有寒,可能会气逆产生呕吐感,或头顶痛等。
体寒的人身体血气运行不畅,易形成瘀血和痰浊、气滞相互“勾结”的状况,“痰瘀互结”积滞在某个部位,易导致疾病的形成,如腹泻、关节痛、胃炎等疾病。此外,体寒也可诱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结肠炎、肠易激惹综合征、性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低下、易感冒、抑郁症等疾患。
寒从哪里来
体寒到底是怎么来的?泉州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副主任医师潘文谦表示,除了自身体质原因外,生活中一些看似不经意的习惯,比如熬夜、保暖不到位、身体太劳累、情绪不佳等原因,都可能会导致体寒。
许多人日常生活中养成熬夜的习惯。经常熬夜容易导致阴液损耗,引起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耳鸣等阴虚症状,若不及时调理治疗,进一步发展,可能引起阴损及阳,导致阳虚,引发身体生寒,出现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多等症状。
因寒性凝滞,寒易伤阳,体寒的人本身就阳气不足,怕风怕冷。秋冬季节如果没有做好防寒保暖,身体受寒后会加重经脉不通,气血不畅的情况,反过来又损伤阳气,加重阳虚的症状。
此外,过度劳累、高负荷的身心运转,会加速身体消耗,损伤人的精气,而精气不足,则会累及肾阴肾阳。这样的人,往往阴阳俱亏,加上缺乏运动,身体容易体寒,表现为乏力、记忆力减退、脾气暴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睡眠变差等。
情绪不佳也会损伤阳气。因为七情内伤,会导致脏腑的功能低下,长此以往,很容易引起阳气不足。对于这种情况,初起往往表现为脏腑功能的虚性亢奋,出现虚火,日久方显示出阳虚的状态。
冬日驱寒术
●防寒保暖不熬夜
体寒之人本身容易怕冷,冬季更要注意防寒保暖,重点是要会穿衣,尤其要护住头、脖子、腰、膝盖、脚等几个容易暴露在外的重要部位。“这些部位多处于人体阳气运输的主要通道上,且肌肉较少、血管丰富,很容易被寒气侵袭,引发感冒、腹泻等各类疾病。”洪如龙说。
比如,天冷时出门戴一顶帽子,以毛线、毛呢材质为佳,避免湿着头发出门或入睡;为了让脖子不受寒,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戴条围巾或者穿高领衫;冬天最好穿件高腰内裤或长裤,上衣避免太短;寒冬时节一定要穿秋裤,必要时可加个保暖护膝;体弱的人要穿袜子,切勿光脚在地板上走,冬天在家宜穿厚软的绒鞋。
“不论哪个季节,都要确保充足的睡眠和睡眠的质量。”潘文谦说,良好的睡眠有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第二天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提升机体抵御病邪的能力。入睡时间,可根据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冬季宜早睡晚起,每天大约需睡8—9个小时。
中医讲究睡“子午觉”,其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子午之时,阴阳交接,盛极而衰,体内阴阳气血失衡,此时睡觉,以待气血恢复,阴阳平衡。每天子时(晚11时至凌晨1时)和午时(上午11时至下午1时)按时入睡,晚上最好11点前入睡,切勿熬夜。
●勤晒太阳多运动
“冬日晒太阳,胜似喝参汤”。白天阳气充足,体寒的人应保持一定的活动量,多晒太阳,可激发体内阳气。
一天之中,有两个时间段适合晒太阳:上午9时至10时以及下午4时至5时。这两个时间段太阳光中的红外线较强,紫外线偏弱,容易让人感觉温暖又不至于晒伤,可以活血化瘀,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晒太阳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每天晒太阳10至30分钟即可,可根据个人的情况,晒头顶、晒后背、晒手脚。晒太阳时最好不要穿黑色衣服,摘掉帽子和手套,尽量将皮肤暴露在外与阳光接触。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适当进行舒缓柔和的户外活动,如慢跑、快步走等有氧运动,能让全身活动起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减轻体寒症状,长期坚持可逐渐改变寒性体质。注意不要在阴冷天气或潮湿之处锻炼身体,如在水中游泳易受寒气和湿气侵袭,一般不适合体寒的人。
运动要量力而行,使全身气血通畅,以感觉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为宜。如果大汗淋漓,汗多耗气,则容易受凉。若运动时伴有胸闷、气短、咳嗽、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停止运动,避免症状加重。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感冒加重病情。
“冬季要避免过早起床锻炼。”洪如龙解释,冬季清早天气寒冷、气温低,过早起床锻炼容易受寒。早晨人体的血液黏稠度较高,身体各种耐受阈值都很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明显升高。因此,上午日出后、下午、傍晚才是较好的运动时间。
●适当艾灸泡会脚
艾灸能通行十二经,起到通经活络、扶阳固脱、祛湿排毒等作用,适宜虚证和寒证。对于手脚冰凉的人,可每日艾灸关元、气冲、足三里、涌泉穴15—20分钟,滋补肝肾、温中健脾。气血不足、阳虚有寒的失眠者,常表现为畏寒、舌苔白、腰膝酸软、易感冒等症状,选取肾俞穴、关元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四穴,每穴4—5分钟,在睡觉前艾灸助眠。
潘文谦提醒,根据不同人的症状、体质和皮肤耐受力,艾灸对穴位、温度、时间的把握都有讲究。因此,最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此外,艾草药性温热,有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小便短黄、发热等上火表现的人,不宜艾灸。极度疲劳、运动出汗、过度饥饿、口渴、醉酒时都不宜用艾灸、泡脚、熏蒸等方法。
坚持睡前用热水泡脚,或刺激足部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可驱除寒气。“泡脚时间不宜过长,持续10—20分钟即可。泡脚的最佳水温在38℃—43℃之间,以微微出汗或无汗但感觉全身温暖为宜。”洪如龙解释,最好晚饭后1个小时再泡脚,水量以没过脚踝部为佳。泡完脚用毛巾或纸巾擦干后,最好穿上棉袜保温。
他提醒,泡脚虽好,却非人人适宜。如患有糖尿病、静脉曲张、静脉血栓、动脉血管闭塞、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各种严重出血病以及足部皮肤问题(如疱疹)等人群,不宜泡脚。3岁以内小儿也不宜泡脚。
■本期医学指导
洪如龙 泉州市医药研究所所长、中医主任医师,崇尚“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治病求于自然”理念,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贫血、五脏虚劳、失眠、咳喘、鼻窦炎、脾胃病、结肠炎、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老年病、皮肤病等慢性疾病和调理脏腑功能。
潘文谦 泉州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副主任医师,泉州市第七批援疆专家,擅长运用针灸、针刀手法结合中医药等综合疗法特效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炎、风湿骨关节痛、中风偏瘫、面瘫等疾病。
艾灸学习网讯:第十二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课程设计荣誉奖获奖...
浏览:2213 时间:2022-06-10艾灸学习网讯:180师突围,630名重伤员宁死拉敌人“垫背”...
浏览:952 时间:2022-06-10艾灸学习网讯:最新风险等级提醒 (2022年11月21日1...
浏览:820 时间:2022-11-28艾灸学习网讯:渝 开 发:重庆渝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发行的1...
浏览:787 时间:2022-06-10艾灸学习网讯:看过来!黄冈“新地标”!230类地标优品,黄冈...
浏览:739 时间:2022-06-11艾灸学习网讯:江苏省人民政府 政府文件 省政府关于2019年...
浏览:707 时间:2022-10-22艾灸学习网讯:第30章 偷了慕容琦的砚台?(第1/2页)...
浏览:61 时间:2023-02-09艾灸学习网讯:爱康科技04月20日获深股通增持20.02万股...
浏览:58 时间:2023-04-26艾灸学习网讯:vero worknc 2020汉化破解版...
浏览:44 时间:2023-04-08艾灸学习网讯:一代歌坛天后,19岁出道,凭一首歌爆红成为众多...
浏览:126 时间:2022-09-26艾灸学习网讯:药店直售 南京臻宛艾艾草香茅艾草香膏艾草叮叮防...
浏览:70 时间:2022-11-21艾灸学习网讯: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新院区(石家庄市慢病防治中心)...
浏览:3 时间:2023-11-17艾灸学习网讯:艾绒贴牌代加工 陈年艾绒艾灸条 陈年艾绒艾灸条...
浏览:15 时间: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