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游戏-pg电子游戏试玩平台网站 艾灸知识 艾灸课程 艾灸疗法 艾灸资讯 艾灸政策 艾灸品牌

艾灸学习网讯:"网红医生"坚守40年只为一件事 写出8本专著-pg电子游戏

2022-06-10

近日,艾灸学习网讯:中央关于职称改革的消息传来,以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将会改变。职称改革意见要求要重点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合理设置职称评审中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

看到这个消息,单桂敏心里有了些许安慰,也许自己不久就能完成自己的职称梦。

作为老中医,单桂敏的博客文章,累计阅读量已达2.8亿人次,相当于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两个人阅读过;她从最基层的医生做起,遇见和帮助过各种各样的患者,这些经历让她的中医理念更加贴近老百姓日常生活;她没有职称,却写出了8本关于艾灸的专著,成为这一领域的行家。有人说,在互联网时代,她是最接地气的“网红医生”;有人说,她虽然普通,却难得还在坚守传统中医文化精华。

说起“网红医生”单桂敏的故事,还得从当年上山下乡开始讲起……

一张艾叶:让她着迷半辈子

1968年,单桂敏跟随时代潮流在东北老家上山下乡成了一名知青。正值青葱岁月,单桂敏对乡下的一切感觉都是那么的新奇,虽然农村劳作辛苦,但在她们的知青点,大家都很有情怀。田间劳作的日子持续了2年后,有一天,知青点的负责人找到单桂敏说,村里的卫生所需要一位医生。单桂敏兄弟姐妹7人头疼脑热时,母亲经常用老派中医治疗,单桂敏从小耳濡目染,所以对医生这个职业非常向往。最关键的是,当时她的工作表现非常好,也符合条件。就这样,单桂敏成为卫生所的一名医生,开始了从医历程。

单桂敏进入的乡村卫生所只有3个人。3个人中也只有一个孟医生读过卫校,单桂敏的加入让这个忙碌的卫生所多了个帮手。孟医生帮患者针灸时,她会叫单桂敏帮忙拔针。这时,单桂敏就会去了解患者是啥病、扎针后是什么感觉等等,然后把针灸的位置记下来。等下次孟医生扎针时,她继续默默记下孟医生下手的位置。这样一来一往,单桂敏心中就有底了。看到患者们经过孟医生治疗后,都有了效果,单桂敏渐渐地对针灸有了更深刻认识和了解。

有一天,孟医生出诊了,卫生所里只有单桂敏留守,来了一人说手腕疼要针灸。对方得知孟医生不在就对单桂敏说:“你帮我针灸吧。”单桂敏表示自己还没有扎过针。对方则表示:“你扎吧,没关系的。”就这样,单桂敏运用平时所学第一次给患者扎针。在给患者扎针的过程中,对方还指导单桂敏,并鼓励她说扎得不错。后来,单桂敏了解到那位患者姓崔,原来是懂中医的。单桂敏说,直到现在,她还是很感激那个崔姓患者,是他给了自己第一次扎针机会,这次经历也更加激起了她对传统中医的兴趣和探索。

从那以后,孟医生也发现单桂敏这位小姑娘胆大心细好学,便鼓励她继续学习,并教她操作肌肉注射、输液等等。慢慢地,单桂敏成了这个卫生所的得力助手,也开始像其他医生一样,每天到田间地头出诊,给农民治疗,成了一名“赤脚医生”。

有一次,单桂敏出诊到孙奶奶家,给孙奶奶的儿媳妇输液。在等待输液的过程中,单桂敏看到孙奶奶的房间里烟雾缭绕,还有阵阵味道飘出。从门缝看到,孙奶奶正在熏艾灸,孙奶奶告诉单桂敏,自己以前胸疼,现在用艾灸后感觉好了很多。单桂敏想着自己胃也有些不舒服,便向孙奶奶要了一些艾叶回家进行艾灸。

艾灸后,单桂敏的胃舒服了些,她对艾灸这东西也越来越感兴趣。艾灸这东西不像针灸需要人帮助操作,艾灸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对身体也有好处。从此,艾灸成了单桂敏人生的组成部分,更成就了她在这个领域的大家,在她后来写的《灸除百病》、《灸除湿寒》、《艾灸扫除常见病》、《单桂敏艾灸全书》等8本专著都与艾灸有关。

一份淡定:评职称遇阻,更潜心做研究

这家要生孩子了,背上药箱就去,那家的大伯脚折了,拿上针灸盒和药箱就走……“那几年感觉自己很有激情、有使不完的劲。”回忆起在卫生所的那段岁月,已经60多岁的单桂敏依然深有感触。

在乡村卫生所一干就是3年,年轻的单桂敏从卫生所的各种疾病案例中学到了很多,但这些都是临床经验,单桂敏还是苦于没有系统的理论学习。那时要想读书进修并不容易,为了能进入学校学习系统的医学知识,单桂敏也是蛮拼的。

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1974年全国招收工农兵学员时,单桂敏由于品学兼优被推荐选拔到吉林卫校,开始了系统的理论医学学习。由于她有了3年在卫生所的实践,在校学习期间比较得心应手。实习时,带单桂敏的医生觉得她操作很熟练会让她代班。

毕业后,单桂敏分配到了矿区医院工作。矿区有别于农村,矿工们的内外伤比较多,女医生得当男医生使用,爬矿区、抬伤员,比当年走田间地头出诊难多了。矿工发生意外的几率比较高,单桂敏常常要爬到矿区把出事的矿工现场紧急处理后又送到专科医院。受益于这段经历,单桂敏练就了急救的判断力及处理能力,慢慢地学习成了一名全科医生。

在矿区一干就是3年,在那里,单桂敏是在卫校毕业后工作的一次飞跃,矿区的临床经验让她学到了在乡村卫生所没法体会到的专业知识。矿工常患的病症与农民常有的疾病有所不同,在矿区遇到难题时,单桂敏就会把在农村学到的传统中医及在学校学到的系统西医结合进行诊断治疗,用她的话来说“艺高人胆大,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大胆下手才能挽救患者”。

要做到“艺高人胆大”并非易事,一个医者,除了天赋,汲取知识的能力更重要。上世纪80年代初,单桂敏就订阅了各种杂志《中国针灸》、《上海针灸》、《辽宁中医》,不断进行学习研究。经过多年基层诊疗的历练,再研读那些专业文章,单桂敏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受,自身的逻辑、眼界、技巧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也开启了她从医的新境界。

因为要照顾孩子,单桂敏调离矿区到学校做起了校医。在学校,她没有在卫生所和矿区那样忙碌,却多了一份想动笔写东西的欲望。单桂敏想着,把10多年的基层临床案例分析写出来或许可以给同行有所参考价值。于是,单桂敏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在《朝阳医药》、《中国校医》、《针灸临床》等刊物发表论文,从关于学生视力的调查分析,到后来针灸的感悟。

“以前发表论文,杂志社还给我们稿费,后来发表论文,反而要给钱给杂志社,这让我有些难以理解,我也就慢慢地不再写了。”说到当年自己很纯粹地读与写,单桂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确实,许多杂志变了味,一些学术杂志沦落为职称晋升的工具。说到职称,这也是单桂敏心头的痛。虽然在中医领域摸爬滚打那么多年,自己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但要晋升成为专家称号还必须得通过外语职称考试及计算机考试。“我们年轻时当知青,当年英语课程都没有,怎么考?”无法晋升职称却更激起了单桂敏潜心研究中医的热情。但让她有些遗憾的是,不少同行或百姓找她交流,常常会问她:“你是专家吗?”这时,单桂敏心中还是有些难过。

一念情怀:老派中医成网红

单桂敏虽然没有专心致志地去考职称,也没有刻意去发表论文,怀着对中医的兴趣和热情,单桂敏在用另一种方式传递和分享着自己的中医理念。

从2006年起,单桂敏就开设自己的个人博客,几乎每天都会更新自己对中医、艾灸等方面的体验文章,目前已经发表了近3000篇博文,累积阅读量达2.8亿人次,相当于每10个中国人就有两个人看过她的文章。她的博文主要包括针灸、艾灸、刮痧拔罐、养生等。渐渐地,不少人都把单桂敏当成是新时代的“网红医生”,这种受欢迎程度完全出乎她的意料。网红可以有n种,就极少听说医生网红,一直研究着老派中医的单桂敏,只因想把自己40多年对中医的体会理解在网上发布,无意中却在网上红了。说到自己被称为“网红医生”,单桂敏说,自己还是从收到患者寄扒鸡、海鲜、汇钱等赠礼来时才知道的。

“每天有那么多人需要我的帮助,说明中医的艾灸在保健及疾病初期特别是在辅助治疗慢性病方面有着优势”。说到为啥选择艾灸,单桂敏认为,是现代人生活方式造就了她成为“网红医生”,早出晚归在职场创拼的金白领们所产生太多的现代病,是他们需要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

单桂敏认为,中医博大精深,《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等名著在治疗疾病养生保健方面有很好的作用。但现代人的生活已很难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给他们做艾灸时要凝神静气,沉下心来才能体验到艾灸的效果。对于有亚健康及慢性病的人来说,因地制宜,有空就做做艾灸,总比不做好。传统中医原来使用中药,效果就非常好,但如今的中药,在种植的过程中,使用了化肥、农药等,药效多少会受点影响。所以,用传统的中医手法比如针灸、艾灸、刮痧等方式,来激活身体内原有的元气,能激活你身体的正能量的方式方法,比用外来药物来激活,其效果要好很多。

如今,越来越多人从单桂敏身上学到和获取到有效的健体养生知识和方式方法,有的粉丝还专门成立了“单桂敏艾灸粉丝团”,围绕传统中医一起交流。

说起为什么在网上一直写文章,单桂敏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让更多人了解传统中医,传递中医精粹,也让更多上班族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学会自我养生,而这也是单桂敏一直坚守传统中医的初衷。

单桂敏的坚守,也受到了同行的关注。南宁市民王女士是一家医院的护士,在平时和患者打交道的过程中,她发现,一些市民常常因为小病小痛到医院打针吃药,她觉得这样长期下去,对身体不好。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现在中医比较流行火针治疗,不仅能减轻患者病痛,还能省钱。于是,她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向单桂敏学习火针技术,学成之后,推荐给那些头疼、胃寒之类的患者作为保健医疗手段。后来,在她的带领下,科室几个同事也自学火针技术。

网站地图